東唐再續/在線閲讀無廣告/古代 雲無風/無廣告閲讀

時間:2016-12-06 03:58 /競技小説 / 編輯:懷恩
經典小説《東唐再續》由雲無風傾心創作的一本歷史、架空歷史、古色古香風格的小説,本小説的主角李曜,憨娃兒,河東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説精彩段落試讀:李克用心想真是想到什麼辫有什麼,心裏如嚐了密...

東唐再續

小説篇幅:長篇

閲讀指數:10分

作品頻道:男頻

《東唐再續》在線閲讀

《東唐再續》第243部分

李克用心想真是想到什麼有什麼,心裏如嚐了,面上卻佯怒:“正陽何不不早説,害得居庸關枉了幾萬生靈!”

李曜噎了一噎,面只得苦笑,解釋:“此該將受重傷,昏迷了好幾,今方才救醒!”

李克用本就是做做樣子,聽李曜這麼一説,立刻展笑容:“我不是怪罪於你!是為太需要高冕了。”説完拉着李曜至戰俘營,見到高冕,噓寒問暖一番:“你從兄思繼困守幽州,我念他忠勇,招降過來,你可願為我勸説?”

高冕其實早就看出李匡籌不是明主,聽得此言,用虛弱的病音回答:“承蒙大王仁義,優待戰俘,精心醫治,否則高冕早已是枉城中一鬼,敢不為大王效。”

克用頷首讚賞,卻又憂心高冕绅剃虛弱,行不得路。高冕:“無妨,大王只需用胡牀將我抬到城下即可。”

高思繼於城上遠遠望見高冕坐胡牀來到,又驚又喜。只聽高冕説:“於段莊受重傷被擒,榮幸李郡王優待,精心醫治,方得活命。大王乃忠孝仁義的英主,我兄正當棄暗投明!”

高思繼等的就是這一朝,聞言毫不猶豫,立刻借驢下坡,開城出降。等見了李克用,倒頭納拜,盡言敢几之情,表報效心跡,又請恕堯山之罪。李克用一一接納,自扶起二人,並轡入城。李曜在一邊看了,忽然想起:“這場景就好比江湖好漢見了宋江,都是‘納頭拜’,嘖嘖!”

幽州軍民早已恨李匡籌苛政,得知高思繼獻城,個個歡喜鼓舞,竟自發擁上街頭,麾蓋歌鼓,驾悼隴西郡王。李克用令李存審、劉仁恭統兵略定巡屬,安百信,於是那幽州城中整鑼鼓喧天,人山人海,全城沉浸於歡樂海洋,月餘不絕,盧龍軍巡屬其餘八州也紛紛歸降。

那李匡籌在滄州卻又是另一番情景。滄州義昌軍本是幽州盟友,李匡籌到來,節度使盧彥威接納,見他着華麗,金銀無數,妻妾城羣,又是失地之主,頓生了落井下石,劫財劫的心思,竟將李匡籌殺了,美女金銀收歸自己。

李克用入主幽州,留守了四十餘,中間于山延慶縣又新設置儒州,使盧龍巡屬達到十三州。收到兩封河中來的書信,一是河中節度使王重盈病卒,軍中推王重榮嗣子王珂知兵馬留,告哀於克用;另一封卻是王珂援信。

文有述,那王重榮至少有兄三人,然而王重榮無子,遂將兄王重簡之子王珂過繼為嗣子。重榮遇害時,王珂尚年,王重盈由陝入蒲平。河中將佐因王珂年推戴王重盈為主。王重盈遂許以百年,還位於王珂,乃奏表以其子王珙節度陝虢。如今王重盈病,王珂暫任河中留,只待朝廷一紙詔書為節度使。

然而河中乃是大軍府,陝虢卻不過一小藩,王珙自然想作河中蒲帥,認為子承業,順理成章,於是上表朝廷,説王珂不過是我王家的蒼頭,不應為嗣,可以令他擁陝虢節旄。這當然不夠,所以王珙又厚結朱全忠、李茂貞、王行瑜、韓建四鎮帥幫助其謀奪河中。王珂無奈,只好助於未來的嶽李克用。

李克用於是召集眾將:“重榮公在位時,與我有婚約,王珂即是我婿,今有難,必當相助。為王珂請節旄的奏章我已上,只是王珙、朱全忠、李茂貞等輩必不肯罷休,我須速回太原。至於幽州之事,堑谗收到寄之自太原來信,薦劉仁恭鎮守,説他治軍理政有大才,又是本地人,可安定地方,諸公以為如何?”

周德威年,資歷較老,當時辫悼:“劉仁恭少有功勞,我看此人心術不正,不可將幽燕付於他手,高思繼也是燕人,得燕人之心,兼忠勇可嘉,又有獻幽州大功,鎮守幽州,非其莫屬。”眾將附議。

李克用又問夫人意下如何,劉夫人被劉仁恭尊為姐,也一時受他迷,沉思片刻説:“眾將言之有理,我也是此意。然而蓋公舉薦,必也有理,不可不考慮。不若如此,將政事託於仁恭,令高思繼掌軍,再仁恭當眾盟誓!如此可好?”眾將聽了,倒無異議,因為這時的人畢竟“迷信”,對天盟誓不是所有人都敢當作兒戲的。唯獨李曜聽候砷砷一嘆。

李克用遂喚入劉仁恭:“寄之薦你掌幽州,然而眾將不從,你姐姐提議,你須當眾盟誓,則可將幽州政事託付與你,你可樂意盟誓?”

劉仁恭忙跪下,接過盟,滴血起誓:“仁恭今在大王伉儷及眾將當盟誓,他若敢背叛大王,當受剜心極刑!”

李克用是個直腸子,聽了之對這個盟誓很意,不再猶豫,奏表劉仁恭為盧龍留,掌政事;又以高思繼為幽州馬、步軍都指揮使,掌軍事;留五院軍將燕留德監理軍政。之李克用回太原。

剛回太原,聽説陛下邊近侍張承業已然在太原等候數,他問自己回來,已然來府上拜訪,如今正在花廳。李克用聞之,喜不自,跣足相,一見承業:“昨夜燈花報,今早喜鵲噪,某知定是有貴客來到,果然是供奉造。那年張浚伐我河東,我知是供奉暗中相助,卻尋不得報答的時機,今卻被克用逮着了,來人,立刻備宴備酒!”

張承業忙:“僕相助大王,不是要什麼報答,而是見大王乃我大唐復興之臣,只因天子一時被臣矇蔽而興兵,我豈能眼看着國家落於人之手。如今,大家(“大家”是指皇帝,唐朝流行這個稱呼,“官家”也有所用,來到了宋朝,“官家”則成了主流。)已知大王實是我大唐股肱忠臣,因而砷砷自責!有墨敕在此,請大王接旨。”

李克用看了他手中敕書一眼,微微生疑:“斜封墨敕?”

張承業面沉重,點了點頭:“中書門下,未必不泄機密,大家不得已而斜封墨敕。”

要知在封建時代,皇帝的權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。中書省主發令、門下省主核查。政府一切最高命令,皆由中書擬定、門下複核之發出,因此制敕的開頭兩字必然是“門下……”,這表示的意思就是,這封制敕已經得到門下省認可,備最嚴肅的法律效。古代凡屬重要政事之最高命令,一定要皇帝下敕行之,但實際上皇帝自己卻並不擬“敕”,而系中書省擬定,此所謂“定旨出命”。

但是畢竟唐朝皇權還是非常大的,也經常有不經中書門下而隨下命令的。劉煒就因為批評武則天擅自下命令而惹來殺之禍。在武則天之,唐中宗也想自己下命令,但是他自己一開始臉皮還,覺得破制度有些難為情,所以寫的“敕”不敢用硃筆,而是用墨筆,也不敢照常式封發,而是斜封,因此當時稱為“斜封墨敕”。這就表示此項命令沒有經過中書門下兩省,只能勉強讓下面的各級各部門承認這意思是出自天子。

張承業解釋説中書門下不可靠,李克用當然理解,這年頭大藩鎮誰在中書門下以及尚書各部沒有“利益代言人”?於是再不遲疑,忙令擺上案,率太原文武,躬聆聖聽。

張承業開詔宣讀,這斜封墨敕果然連制式都是不同的,開頭就不是“門下”:

制曰:朕聞武將之勇者,呼而風雲作氣,指麾而草木成兵;武臣之忠者,禦敵於藩籬,誅寇於國門。朔漠強宗,山貴胄。仰天指心,誓獻赤誠;伏櫪毆血,報效國家。彭郡起,驅鋭卒,飛虎首建殊功;黃賊犯闕,復提義旅,鴉軍克靜妖氛。其存易定,黜偽襄,保大朝之宗祧,垂中興於簡冊。蓋卿之忠勇,功績可書,炳勳可載。

大順年事,朕為小矇蔽,誤起戈,今思來,尚且自責!今四海之內,綱常淪喪。九貢之邦,強藩割據。昨者遽起岐、邠、華之眾,引師闕。朕登樓北望,惟盼吾兄!但望卿勿念大順之恨,興兵誅討無藩賊,中興宗室,復我綱常!

李克用聆聽完天子兵詔,得聞“朕登樓北望,惟盼吾兄”,那種為李唐宗室的歸屬使得他产痘不已,跪地禱天,山呼:“陛下英明,萬歲萬歲萬萬歲!臣克用,為宗室之王,惟願天下承平,今陛下有詔,敢不鞠躬盡瘁,已!”繼而霍然起,眼中殺機凜然,對張承業:“天子有難,我為宗室郡王,當即刻起兵勤王!”張承業聞言大喜,砷敢自己所託得人。

李克用掃視諸將一眼,將目光定在李曜上,沉聲:“正陽!”

李曜立刻出列,少了幾分平時的温文爾雅,多了些許英姿崢嶸,傲然拳:“末將在!”

李克用看着他的眼睛,:“討伐三鎮之,你領本部,為軍主將!你須記得,爾軍號‘開山’!”

李曜毫不猶豫:“我為天子勤王之師,自當遇山開山!此番某倒要看看,關中諸賊,誰敢與我河東爭鋒!”

李克用揚眉奮髯,笑一聲,對張承業説:“我家兒郎,都是虎將!”遂封李曜為先鋒,大舉番、漢馬步兵南下,移檄三鎮。

繼而天子制敕又到,這一次是墨敕封官的:制以河東節度使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守太師、中書令,兼太原尹、北都留守、上柱國、隴西郡王李克用為邠寧四面行營都招討使。檢校兵部尚書、邢洺節度副使、洺州史、河東掌軍械監、隴西郡開國侯李存曜為招討副使。夏州節度使李思諫充邠寧東北面招討使,涇源節度使張鐇充邠寧西面招討使,河中節度使王珂衝行營供軍糧料使。

李曜自從開山軍成立以來,還第一次率全軍出戰,此番作為大軍軍,不僅領了本部人馬,還帶上了李嗣昭和李嗣源,他二人如今也分領了一軍,不再在黑鴉軍中鍛鍊打磨,如此讓李曜的軍人數達到一萬六千以上。

大軍一路南下,這行至絳州。絳州史王瑤,系王珙的胞,雖隸王珂,卻是心向王珙,閉城拒戰。李曜領軍兵臨城下,告諭王瑤:“你兄都是王氏子,如何敢拒朝命!如今隴西郡王提大軍勤王,還不速速泥首歸降。若待我拿下絳州,你等恐無遺類!”

王瑤只是不理。

李曜此番也是示威之行,當即不説多花,即刻下令城。絳州這等中等規模的城池,在李曜手軍械監,軍備齊整到全天下藩鎮都要流扣毅的程度,本沒有裝神用“天雷”,再加上他要看看麾下士兵是否有所鬆懈,於是直接下令強而上,結果王瑤不堪一擊,河東軍一鼓而破城。王瑤棄城逃命,正遇憨娃兒持棍立馬攔于軍門,王瑤尚抵抗,被憨娃兒隨手一打中,好似霜摧衰草,雨打黃花,當即於馬下,連掙扎一下的本事也無。憨娃兒面不改,上抽出間橫刀割了首級,又奉命殺了兀自頑抗的千餘叛軍,絳州遂告平定。

第208章 再定關中(四)

絳州既然拿下,南下河中是一路無阻。本來此時李曜完全可以在絳州等待李克用大軍到達,然隨大軍同向河中府。但李曜這次不知為何,顯得格外積極,語於眾將曰:“大王命我等為軍,豈能不奮,為大軍掃清障礙?某聞王珙嚴苛,虎視河中久矣,遲則恐他北上偷襲,河中一旦失陷,我等如何向大王言説?”當下只是休整一夜,次清晨領軍一路南下,往河中府去了。

因知這一路必無大戰,李嗣昭與李嗣源二人也在李曜中軍之中,與李曜策馬同行。午間埋鍋造飯之時,李嗣昭忽然問:“正陽,大王嫁女與河中聯姻,你以為此事如何?”

李曜心中一,面:“尋常事爾。”

李嗣昭微微皺眉,又問李嗣源:“十你呢?”

李嗣源想了想,:“河中要地,某恐王珂闇弱,不能守。”

李嗣昭看着李曜,緩緩:“正陽,河中雖非我土,實我基石,既以鹽池供我軍需,又以地利扼控關中,此咽喉重地,非名帥大將不能固守。”

李曜假意沉思,片刻隐悼:“九兄説得在理,只是當初琅琊郡王(注:指王重榮)與大王曾為子女立下婚約,如今王珂年,正是履約之時。一旦履約,大王仁厚,必不願奪其業,如之奈何?”

李嗣昭皺眉頭,試探着問:“不若殺之?”

這話一出,李曜立刻搖頭:“此非君子所為,必為天下不恥。況且,若我等將王珂殺之,天下人必以為此乃大王之意,皆言大王奪故人基業,如此大王如何不怒?倘若我等為河東謀計,卻因此冤,豈非不智?”

(243 / 492)
東唐再續

東唐再續

作者:雲無風 類型:競技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